聚甲醛产能、市场和工艺比较

聚甲醛,又名聚缩醛树脂,简称POM,是一种典型线性分子结构特征的热塑性高分子树脂,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电性能、耐磨损性、尺寸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特别是耐疲劳性突出,自润滑性能好,可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轻工、机械、建材、化工等领域。

聚甲醛纤维继承和发扬了聚甲醛树脂的优异性能,其制品可用作水泥砂浆/混凝土增强材料、绳索、渔网、土工布及服用材料等方面,但是由于聚甲醛加工热稳定性差,结晶速率快等缺点,限制了聚甲醛纤维的产业化。

一、产能分析  

近些年,中国聚甲醛行业产能基本保持稳定,产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22年,中国聚甲醛生产企业共8家,总产能45万吨/年。随着2023年3家企业聚甲醛项目的陆续投产,2023年,中国聚甲醛生产企业上升至11家,总产能增加至59万吨/年,2019-2023年产能CAGR为9.5%。2022年装置开工率为78%(开工率按全年产量除以年末产能计算,下同),较2021年上升2%,装置开工负荷较足,2023年聚甲醛装置继续保持正常运行。

从竞争格局来看,聚甲醛产业集中度较高。截至2023年,前5家企业产能合计35万吨/年,占中国总产能的59%;其中,云天化产能9万吨/年,是中国产能最大的生产企业。

从上下游配套情况来看,绝大部分聚甲醛生产企业都会自行配套甲醇,虽然少量生产企业选择外购甲醇,但企业所在园区一般会有甲醇供应并采用管道运输的方式供给,企业原材料成本较低。下游配套方面,基本没有向下游延伸的聚甲醛企业,仅有两家企业做改性聚甲醛产品,但规模均较小。    

二、进出口分析  

近年来,中国聚甲醛进口量呈现震荡增长趋势,每年仍需要进口30万吨以上的聚甲醛,特别是在高附加值的汽车配件行业以及高端电子电器行业,国产聚甲醛进入较少或者由于门槛较高不具备进入条件。2023年,中国聚甲醛进口33万吨,同比下降7.3%;出口3.3万吨,同比下降15.4%。

预计未来,进口方面,由于部分应用在汽车配件行业以及电子电器行业的高端聚甲醛仍存在缺口,且短期内中国聚甲醛大幅替代进口产品的可能性较小,所以进口量或仍将维持在30万吨以上;出口方面,未来出口需求有望缓慢增长,中国聚甲醛生产商在进行降低聚甲醛生产成本、提高附加值及质量稳定性的工作,整个聚甲醛行业也将从发展期日益趋于成熟,令聚甲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

三、技术比较  

聚甲醛生产技术分为两大类。一是均聚甲醛生产技术,生产企业以杜邦和旭化成为代表。二是共聚甲醛生产技术,除了杜邦和旭化成两家企业,其他生产企业的产品基本都为共聚甲醛,其中旭化成均聚甲醛和共聚甲醛都生产。

均聚甲醛是由-CH2O-(重复单元)均聚而成,聚合原理是开环聚合,主链为甲醛单元,两端为乙酰基,所得聚甲醛分子链紧密,密度相对于共聚甲醛要高,其抗冲击强度和韧性较好,具有较好的延展强度和抗疲劳强度,机械强度比共聚甲醛高10%~20%;相对于共聚甲醛,均聚甲醛结晶度高,不易加工,热稳定性差。共聚甲醛是由-CH2O-和-C2H4O-(重复单元)共聚而成,端基为甲氧基醚或羟基乙基醚结构的大分子,常加分子量调节剂封端。共聚甲醛大分子规整程度比均聚甲醛低,结晶性降低,密度小,使得其加工容易,且在耐热水性、耐酸碱腐蚀、热稳定性等方面优于均聚甲醛。    

均聚甲醛与共聚甲醛基本性能对比

四、聚合工艺比较  

聚甲醛产品共聚工艺主要有两种,即干法聚合工艺和湿法聚合工艺。

聚甲醛的不同生产工艺比较

干法聚合是聚合过程中不加溶剂或其他分散剂,由聚合单体自身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优点是不使用溶剂,废水产生量少,杂质少,产品纯净,连续化生产容易实现,且废水处理成本低,生产成本降低;缺点是缺少溶剂,聚合速率不易控制,容易引起爆聚。    

湿法聚合是在溶剂作用下,聚合单体在溶液状态下进行聚合反应。湿法聚合优点是聚合的温度易于控制,能有效抑制爆聚的发生,生产安全性较高;缺点是聚合单体受溶液影响,聚合速率降低,且废水产生量大,生产成本升高。因此湿法聚合工艺比干法聚合工艺废水处理成本高;与干法聚合工艺相比,湿法聚合工艺多了水洗、干燥等脱醛步骤,因此采用湿法聚合工艺的聚甲醛产品产量一般比干法聚合工艺的要好,产品主要面向中高端客户,价格相对要高。

来源:化工产业链

首页    行业最新工艺    聚甲醛产能、市场和工艺比较

公司经典设计案例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发布时间:2025-04-16

完整全部详细资料  ▼

电话:1585333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