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甲基纤维素钠
产品介绍
羧甲基纤维素钠(简称CMC-Na)是一种有机物,化学式为[C6H7O2(OH)2OCH2COONa]n,是纤维素的羧甲基化衍生物,是最主要的离子型纤维素胶。羧甲基纤维素钠通常是由天然的纤维素和苛性碱及一氯醋酸反应后而制得的一种阴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由几千到百万。CMC-Na为白色纤维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无味、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在中性或碱性时,溶液呈高粘度液。对药品、光、热稳定。但对热是以80℃为限,80℃以上长时间加热,粘性降低,在水中不溶。
产品用途:广泛用于石油工业掘井泥浆处理剂、合成洗涤剂、有机助洗剂,纺织印染上浆剂、日用化工产品水溶性胶状增粘剂、医药工业用增粘及乳化剂、食品工业用增稠剂、陶瓷工业用胶粘剂、工业糊料、造纸工业用施胶剂等。 在水处理中用作絮凝剂,主要用于废水污泥处理,可以提高滤饼的固体含量。羧甲基纤维素钠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交联反应制成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在医药上常用作片剂、胶囊剂的崩解剂。
常见工艺路线
工业上生产羧甲基纤维素钠主要是以纤维素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制备CMC-Na。先是纤维素的碱化过程,纤维素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碱纤维素,然后是碱纤维素与氯乙酸反应生成CMC-Na,称为醚化反应。醚化好的物料再经过洗涤、中和、分离、干燥、粉碎工序得到纯品羧甲基纤维素钠。
按醚化介质的不同,CMC-Na的工业生产可分为水媒法和溶媒法两大类。以水作为反应介质的方法叫做水媒法,用于生产碱性中低档CMC-Na。以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的方去,叫做溶媒法,适用于生产中高档CMC-Na。
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羧甲基纤维素具有增稠、分散、悬浮、乳化、保护胶体等作用,且在生理上无害,因此在食品、医药、个人保护品、石油、造纸、陶瓷、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素有“工业味精”之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极大拓展了羧甲基纤维素的需求,使中国羧甲基纤维素工业迅速发展。
在产品的最终用途上,羧甲基纤维素钠做为食品及饮料的添加剂是使用和增长最快的领域,而油田钻井液和洗涤剂行业也是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主要用途,2018年其消费份额分别占羧甲基纤维素钠总销量的19.27%和19.35%,羧甲基纤维素钠在食品和饮料类的使用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究其原因是消费者的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对低脂肪食品的青睐。在食品和饮料的应用中,羧甲基纤维素钠主要用于宠物食品,冷冻奶制品,软饮料及面粉产品中。羧甲基纤维素钠可以在干燥产品中作为保湿剂,在固体和液体相结合的食品中作为增稠剂,在冷冻产品中可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食品和饮料类的需求预计年增长率将达到3.81%。
2014年全球羧甲基纤维素市场需求为44.81万吨,2018年为53.25万吨,总的来说,羧甲基纤维素钠市场需求稳定,得益于在新兴领域的开发,未来将有不错的表现。
羧甲基纤维素钠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交联反应制成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在医药上常用作片剂、胶囊剂的崩解剂。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优先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医药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药用辅料的支撑。为此,国家对药用辅料行业的发展也给予较大的支持,将其作为生物与新医药技术的组成内容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此外,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下游医药制剂对药用辅料的需求规模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对新型药用辅料,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在政策和下游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包括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在内的新型药用辅料近几年备受市场青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新思界产业研究人员表示,现阶段,创新药物开发的速度已进入缓慢期,在人们不断开发老药新用途的背景下,药物研发已经进入制剂时代,药用辅料的作用尤其不容忽视。另外,国内药用辅料行业的发展还受益于国际医药产业链的重构,药物生产制造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逐渐明显。当前,中国正在从“原料药生产大国”向“制剂生产大国”转变,医药制剂生产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带动我国药用辅料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未来,中国将成为继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之后新的药用辅料生产大国,未来几年,也将会是中国药用辅料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新思界行业分析师表示,现阶段中国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行业正处于发展初期,生产企业较少,产能产量均有限,市场需求也没有完全打开。未来,受益于药用辅料行业整体市场行情向好,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将很快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生产企业
潍坊力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山东扬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济宁峰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森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胜久实业有限公司